注:本文节选自陈志教授《古典吉他技巧训练与音乐表现教学法》一书。本书2022年5月限量发行,目前在微店尚有少量存货,欢迎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店购买。
论陈志教授古典吉他教学的特色
李先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
【内容摘要】作为一位杰出的吉他教育家,陈志老师思考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指导学生。自1958年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陈志老师结合自己深刻而丰富的艺术体验,以广博的学识、把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溶为一体,巧妙地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总结出以“辩证施教”为主导思想的教学体系。其中,“望、闻、问、切”四字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和环境教学是其精髓,而极富有特色的小组课教学则是贯彻其教学理念的最主要的体现与手段。
本人长期随陈志老师学习古典吉他演奏与教学,受益良多。多年来一直有志于从事上述梳理和研究工作,在确定本选题之后,陈志老师在百忙中多次抽出时间,就其几十年的教学心得,对我作了专门讲授,使我有幸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使我更深入、更系统地领悟了陈志老师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学习体会,就陈志老师的教学特色,做了以下一些肤浅论述,并希望能使广大从事吉他教学音乐者有所借鉴。
一、“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望:所谓“望”,即一望坐姿(持琴姿势);二望右手指拨弦发力点与方向是否正确,右手指有无连拨现象;三望左手持琴是否正确,按弦手指是否直立放松;四望左手指法安排是否合理;五望运指是否准确到位。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这都是了解和检查学生的第一步。在实际教学中,陈志老师总会不时地走近学生,时左时右、时前时后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闻:一闻音色是否结实、饱满、纯净、圆润;二闻音量大小,是否富有变化;三闻节拍速度是否稳定;四闻乐句是否正确;五闻旋律是否流畅,各声部是否清楚明白;六闻音乐情绪处理是否恰当。
(三)问:问是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详细的询问,了解学生近期生活、学习、练琴情况,学琴内容的每天安排,练习过程中有无问题、困惑、练习后的感受体会,个人的学习要求等等。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更全面了解和把握了学生情况,为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做好了切实的辅垫。
(四)切:这里所谓“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而言,是陈志老师进一步掌握学生能力情况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一般来说,经过望、闻、问之后,学生的一些优缺点已是显而易见的,了然于胸了。但是对于一个学生在回课时,往往对老师检查的内容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这个时候的表现往往不是学生能力的真实体现,其潜在的能力和缺点并不明显,这 就需要进一步测试以决定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布置和安排。在这里陈志老师使用一种‘跳高’测试法,这种方法又分为‘跳高’和‘跳低’两种,即借助节拍机在学生熟悉的节拍速度范围外,提高或降价到一定速度来弹奏乐曲,以检验学生的适应能力。一般情况下,通过这种测试,老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在某一能力上的潜能,同时也发现了学生潜在的缺点和不足,这就为老师对下一步教学安排提供了更真实充分的依据,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当然测试的方法有很多,如对学过的内容的突击检查,单项技能检查等等。
“望、闻、问、切”在教学中是相辅想成,互为印证的。陈志老师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尽可能地采用一切的手段掌握了解学生,也只有如此,才能使你的教学安排更趋合理,更科学,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望、闻、问、切”四字教学法贯穿于陈志老师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其实施一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根本依据。
二、关于技能训练的辨证观点
技能是指一定的肌肉活动能力和完成乐曲的能力。技能是通过一定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训练出来的,而对音乐的感悟和把握却不是靠高超的演奏技巧就得到的。技能与音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如建筑与装修,前者是基础和框架,而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美化与修饰,千差万别的音乐风格与情绪都不可能脱离技能这一根本支撑。札实的演奏技能对于入门者来说尤其重要。
在长期教学中,面对不同学生总会发现这样或那样不同的问题,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节奏不稳、音色不美、音量过小、变化范围小、演奏速度跟不上去、音乐情绪处理不恰当等几个方面问题,但究其根本原因是技能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肌肉能力的控制问题。
肌肉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力量、耐力、速度、灵敏。这四种能力在具体演奏中缺一不可,在这一方面,陈志老师把运动生理学的有关知识运用到音乐技能的训练中。例如:从健美与举重训练目的和方式的不同而得到的一些启发,健美训练在于肌肉形状的塑造,而举重侧重于力量、速度、爆发力的训练。由举重训练中不同重量,并配以不同的训练次数和速度的训练目的,推而广之在吉他演奏双手技能的日常训练中,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合的遍数与速度去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陈志老师的日常安排中,对每一条练习的几种速度,遍数都经过认真的推敲,从而既提高了技能训练的针对性,也有效节约了时间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控制的原则
双手按、拨琴弦时“用力与放松”的肌能转换(控制)。①双手各手指必须具有独立活动能力,即使用的指头用力(适当的力),不用者要放松;②用完即放松(指头离弦立刻放松)的原则。
不断变换训练方式以训练双手在演奏中的控制能力。在日常练习中,以不同的节奏形式(如把××变成×·×、××·等形式演奏),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来练习同一内容。这种不断变换练习方式的方法,既巩固了所练习的内容,又使学生在不断变换中,避免过多的单一重复而引起肌体上和心理上的疲劳。“变化也是一种休息”(陈志语)。
(二)训练方式上的辩证选择
1.“矫枉过正法”。此方法用于节奏不稳的训练。如在吉他演奏中圆滑音××的弹奏,有时由于控制不好往往把××弹成×·×或××·,针对这种情况,陈老师在训练中反其道而行之,对弹成×·×的,让他改用××·节奏弹,反之亦然。通过几种节奏的对比训练,感受其不同,从而找到正确的感觉。又如对于轮指的训练,轮指的四个音××××是应该均匀的,对于轮指不均匀的不同情况,均可采用以上办法辅以不同的附点变换练习。
2. “过犹不及法”。一般来说,良好的音色只要在基本拨弦方法正确掌握后,同时在一个良好的音色环境影响下都可以找到。但是良好的音色能否自如稳定地运用于弹奏中是一个大问题,如同歌唱一样,知道正确的发声法了,但演唱时往往用不上,而弹琴也一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揉弦练习,我在这里称之为“过分揉弦训练”。我们都知道,揉弦是弓弦乐器和弹拨乐器中美化音色的一个最主要手段,良好的揉弦技术大大有利于找到和巩固优美的音色。对于揉弦练习,陈老师的要求无疑是非常“苛刻的”,拿“小星星”练习曲为例:陈老师要求学生在吉他的不同把位、不同音区,以不同的速度、力度去训练,同时要做到幅度要大,频率稳定,旋律连贯,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更是进一步要求在乐曲练习中,尽可能地把揉弦动作加上去。每一个师从陈志老师的学生,都实实在在地尝到了这种训练所带来的甜头。
3.音量、音色与速度的对立统一。众所周知,吉他这种乐器的一个主要弱点是音量不够大,作为一个演奏者,如何充分挖掘吉他自身潜力,增强音乐表现力是一个大问题。音量的大小与速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般情况下,音量的大小与速度的快慢是成反比的(这里指乐曲演奏时速度),速度的增加必然使音量、音色或多或少的损失,因此在日常练习中对速度的选择必须服从音量与音色的要求,这也是老师确定练习内容与速度的一个主要的依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