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作为一种群体性的多声部的声乐表演艺术形式,内容主题多样化。对于合唱声音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在合唱中各个声部虽然有自己独立的音色,但对于声音的整体追求又是一样的。合唱追求的是声音的和谐。从声音上来说,与独唱相比,合唱追求的是共性,而独唱追求的是个性,合唱追求的是和谐统一。所以,我们进行排练时,就要有意识的从气息的控制发声位置等,对合唱队员要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唱出最美的声音。
下面我们为了音乐会的筹备,需要在合唱前练习一些关于呼吸发声咬字共鸣等相对有效的训练方式。
一,合唱的气息控制:
为了更好的演唱合唱作品,要进行必要的气息训练。在一些合唱的作品中会有长音的出现,特别是抒情歌曲的结尾经常会出现。在进行长音练习时呼吸尽量深一些,这样气息才能够用。一方面要控制好气息;另一方面在进行长音的训练时,要注意调整队员之间声音的融合度。
1,可采用“狗喘气”的方法:
打开内口腔,可以伸出你的拇指咬在上下牙之间,前面的嘴不要动,后半部分开始吸气稳定住前面的嘴巴,让喉咙和你的腰腹连成一条线,这会帮助到你的气息的强大自由运行。保持呼吸的快速流动,小腹均匀的颤动,更好的练习弹跳,横膈膜和肚子的灵活性。
2,发“s”或者打嘟连音:练习气息的支持力。
3,深吸气发长音“i---”:
歌唱或发声的时候,要听见二边人的声音,自己的声音不要突出出来,
二,合唱的发声位置:
从发声咬字位置上来说,合唱既不太靠前也不太靠后。合唱追求 轻声高位轻声 是从音量上来说,高位 是从发声位置上来说,声音从喉咙到眉心,在从眉心到达头顶,这样声音位置就高了,就像向远处喊人一样的状态。
发声起音的方法有三种:
1)激起:就是发声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并做好相应的器官状态准备,用气突然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准确、干净、整齐而有弹性和带有音头的声音,这是最基本的起声技巧。
2)软起:就是发声前先出气再出声,声音是气息烘托出来的一种起声技巧。
3)直声:就是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出现抖动,不然会影响合唱的声音效果,因此合唱需要用直声来歌唱。
人体歌唱的状态总结为12个字:
1、脑袋空 2、喉咙满
3、肩膀宽 4、腹部紧
按照这12字的要求有目的的去练。方法是:
1 松
发声器官各部位肌肉放松,特别是下颌与喉部。要求舌根平放,下巴不翘起不下缩。
2.扬
微收小腹,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振奋专注,是“我要唱”而不是“要我唱”。
3.竖
用打哈欠似的感觉提起软口盖,口形似立着的鸭蛋,这可用双手抚颊帮助体会。
4.上
声音走向尽量向上,仿佛唱入眉心,唱往头腔。要小腹微收用肚脐上腹肌来托着声音,使声音处在较高的位置上,不要放下来唱。要努力练习头声并辅以适量的假声。
5.下
吸气要横不要竖,不要耸肩,要学会用“气柱”(有呼吸支点)歌唱,并运用脐上腹肌的适当控制来支持声音。
6.拢
声音要集中、有点,不要散。点要“打”在软硬口盖交界的稍前处。随着歌曲性质的不同,也可稍稍移前或挪后。
7.变
要训练各种母音的口型变化,声音的开放、关闭、硬起、软起,连音、断音,强弱,级进与大跳,反应指挥变化,听辨基本和弦等等。
8.开
后口腔、鼻腔、头腔均要打开,不可拥塞,要让声音畅通地从体内流出。
口型的要求:
圆
口型要圆口型圆是“腔圆”的先决条件。发一切音都要以圆的口型为出发点,最起码也得是“椭圆”。这里一切“字正”都要服从“腔圆”,唯有如此,才能唱好合唱,至于,水平高到相当程度后,掌握了不张嘴也能打开口腔的本领,那是另一回事。
高
发音位置要高发音位置的“感觉”应在口腔和鼻腔的结合部。而不是在口腔或喉腔。反复练习“高”的发音共鸣,仔细体会位置,然后过渡到其他音。
轻
咬字要轻关于咬字要多次强调,一定要轻,再轻。
柔
发音要柔这里的“柔”是指,发音不能有“炸”的感觉,不能有“台阶”的感觉,不能有“颠簸”的感觉,状态一定要兴奋。
暗
发音时,始终提醒自己:不要把声音唱的太亮,以免破坏整体的和谐。为什么在声乐的合唱训练中要“暗”?因为暗一些音色容易接近更容易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