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作业还是先练琴?

发布时间:2025/7/29 19:38:31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孩子回家后,到底该先写作业还是先练琴?”




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当然先写作业啊!”




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先练琴,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为什么建议先练琴?




很多家庭的日常是这样的:孩子放学后先写作业,但作业往往拖沓几个小时,练琴的时间被一再压缩。等作业写完,孩子已经疲惫不堪,家长也精疲力竭,最后只能匆忙洗漱睡觉。久而久之,练琴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加任务,不仅练琴质量下降,作业完成度和效率也未必高。




而如果换个顺序,回家先练琴,效果会截然不同:




孩子刚放学,注意力还相对集中,练琴效率更高;



练琴容易打扰邻居,越早练琴越能避免打扰别人休息。



练琴时间固定,不会因为作业拖延而被挤掉;




练琴后再写作业,孩子的专注度反而更好,作业完成速度快了,睡眠也更规律。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心理习惯的问题。孩子天生会对“难事”产生逃避心理,如果先写作业,往往在“拖延—消耗—疲惫”的恶性循环中,琴就彻底荒废了。




为什么“必须每天练琴”?




学琴与文化课学习不同,它更依赖肌肉记忆和日积月累的训练。




如果没有每天的高质量练习,技巧和状态都会倒退,孩子会因为“怎么弹都不顺”而失去兴趣。




因此,每天练琴要像每天写作业一样,是不可替代的必修课。




哪怕作业多,也要至少练一小段时间。




让孩子明白:练琴不是“可选项”,而是和作业同等重要的任务。




家庭常见的两种困境与对策




场景一:家长太忙,没人督促




不少家长下班晚,想着“我回家后再看着孩子练琴”,可等回到家,作业还没写完,更别说练琴了。




建议:




有条件的话,可以找陪练老师(线上或线下)来固定督促;




如果无法找陪练,家里要提前分工——老人、家长要明确谁管作业、谁盯琴;




让孩子形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练琴”的习惯,把晚间练琴时间固定下来。




场景二:孩子总找理由推脱




有些孩子一听到“练琴”就各种理由:“我作业还没写完”“我困了”“我肚子疼”,结果不是在玩,就是在拖时间。家长要么吼要么放弃,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建议:




态度要坚定,底线要明确:每天必须先练琴,没有商量余地。




可以采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比如装上消音器,即使晚上也能完成任务;




一旦孩子明白“无路可退”,他们反而会快速完成任务,效率提升。




家庭心态的调整




如果家长自己都认为“作业更重要,琴可有可无”,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学琴是一个长期项目,只有家庭成员形成共识,才能坚持到底。




让孩子明白:练琴就像作业一样,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不必追求一次练到完美,但要追求“每天稳定输入”;




当练琴成为日常的一部分,不需要鸡飞狗跳,家长和孩子都会轻松很多。




结语




孩子学琴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养成自律习惯的过程。




先练琴,再写作业,不仅能保证音乐学习的连续性,还能让孩子在时间安排上更高效,从而获得持续的成就感。




如果你的孩子也在纠结这个问题,不妨今晚开始试试“先练琴”,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作业写得更快了,练琴也不再像一场“拉锯战”。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先做作业还是先练琴?]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