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级的症结不在形式 | 争鸣

发布时间:2021/3/29 15:55:22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近期,音乐考级一事又被提上了音乐圈的议事日程,围绕音乐考级的利弊开展了系列讨论。笔者在此提供一孔之见,以盼抛砖引玉之效。


音乐考级真的影响学习兴趣吗?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音乐考级这一形式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甚至根本扼杀了学习者对音乐的兴趣,这个通行观点的前提条件其实是值得推敲的。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习一门乐器的儿童、青少年达到了一个历史峰值,而且还在不断地上升。在这么多学习乐器的儿童与青少年里,一开始就对音乐、对艺术抱有兴趣的恐怕不是很多。


一方面,青少年特别是儿童对自身兴趣喜好的判断是不明晰的,其对自身兴趣的表达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非成年人常见的真实意思表达。另一方面,兴趣是可以培养而且需要培养的。只不过儿童、青少年的兴趣培养过程可能对外界影响的依赖程度较高,而成年人多数依靠自身的积极主动来养成自身的兴趣。如果一个孩子本身就对艺术缺乏兴趣,那么无论学习艺术的形式是参与音乐考级还是相反,他都是在家长要求下被动开展学习的。自身缺乏兴趣往往是学习缺乏动力的根本原因,正可谓内因是决定性的。


九级、十级的“含金量”为何降低?


音乐考级这一形式是不是易损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呢?这要看考级形式的具体形式与其落实的情况,而不能“一刀切”地展开讨论。早在十几年前,对音乐考级的争论就已经展开,直到今天相关争论的核心问题还是照老样子,而音乐考级的乱象却愈演愈烈,可见相关争论对推动实际工作的助力是很有限的。


音乐考级的症结不在考级这一形式,而在这一形式没有得到落实,被人钻了空子。正是因为这样,音乐考级的最高级九级、十级变得缺乏效力,根据内卷化逻辑,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广大“有志”家长与学琴者涌向“考专业级”和“英皇考级”。客观地说,目前的“考专业级”和“英皇考级”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证明考级者音乐素养与艺术能力的,也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那么,为什么原本只需九级、十级就能证明的艺术能力需要到所谓的更高级才能被证实?九级、十级的“含金量”又是怎么降低的?如果考“九级”“十级”的同学们能够做到十几年前考级乐谱上就提出的“速度达到基本要求才能算通过”,“九级”“十级”也不至于证书漫天飞舞。那么,是谁给这些速度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同学通过的呢?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向,也是主管部门需要适度监管,开展考级活动的机构需要切实自律的部分。


课内艺术教育才是真正的“国家队”


开展社会化艺术普及事业,考级是一条路子,但它是课外的路子。在我们整个宏大绵密而普惠的基础教育体系中,课内的艺术教育是真正的“国家队”,也是提升大众艺术素养的根本途径。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传统意义上的“副科”课程被“主科”挤占的现象得到良好规制,大批科班出身的音乐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怎样在教材编写、课程设计上抓得更实更细,怎样提升得到保障的音乐课堂的艺术普及效率,这需要音乐界人士多出点子、多出办法、多多讨论。提升基础教育以至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质量,既是任重道远的长期工作,也是现实要求的紧迫任务,其重要性远甚于音乐考级这一自费学习行为。


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提升与阶层的跃升,许多已经步入社会正式工作的青年人希望补上儿时的缺憾,能够学习艺术、了解艺术,这些青年已经成为艺术教育机构的重要客源。对这些确有爱好与兴趣的学习者,艺术教育机构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多样举措,通过优惠让利、个性化培养等方式,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互利共赢。这就直接脱开了考级这一形式的任何窠臼,有效地开展了艺术普及工作。许多老年朋友希望学习音乐,而老年朋友有时又计较价格、生活节约。对这部分受众,艺术普及机构可以针对性开展大班授课、钢琴租借、电钢琴租借等业务,与社区自治组织、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统一。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音乐考级的症结不在形式 | 争鸣]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