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进退之间的中国音乐教育 | 争鸣

发布时间:2022/1/3 16:01:00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这一年,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的开局年。这一年,音乐教育领域的爆炸性信息层出不穷。不过,当初的期待有没有落到实处?这依然值得思考。


“取消音乐考级”


牛年新春之后,音乐教育的第一声惊雷来自全国“两会”。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李心草抛出提案: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一时间“取消音乐考级”成为各家媒体的关注对象。更关注音乐考级的是音乐教育界,这里确实到了反思音乐考级是否达成当初“以考促学”目标的时候了。我们看到的普遍现象是,音乐考级与音乐以及教育渐行渐远,却与利益纠缠不清;它成为重要的音乐产业,而不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支撑;它让很多琴童空拿一纸证书却没有实际的音乐素养和演奏能力,还让不少琴童在学习音乐过程种变得急躁和粗糙……


本年另一个劲爆行动则是“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之后,红火热闹的学科类校外培训瞬间哑火。音乐考级属于“非学科培训”,但是,它名为“素质教育”却在开展方式上依然是“应试教育”,并且是联系着大量虚假宣传和“交钱就能过”的应试教育。


秋季学期伊始,教育部正式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比“取消音乐考级”提案更为轰动的国家正式文件,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纷纷用较大篇幅报道了这一高考重大举措。毕竟,“音乐考级”是民间的,“艺考”却是“中国第一考”高考的重要组成。并且,艺考群体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较小的群体:数据显示,每年艺考生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达到高考总人数惊人的11%。


“2021艺考新政”


2021“艺考新政”促使音乐高考告别虚热回归常态,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是好事,但对艺术院系却未必。很明显,“2021艺考新政”之后,数量众多的艺术院系将迎来更为严重的生源危机。艺术专业“就业情况差,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明显差距”,常年位列教育部“红牌专业”,即便在“就业作假”的前提下,依然难掩落寞。究其根本,还是艺考对文化分数和专业分数要求都极低,成为高考的“终南捷径”。2019年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美国的艺术专业毕业生在所有毕业生中占比4.5%,邻国日本艺术专业毕业生在所有毕业生中占比2.9%。我国的数据却是9.6%,是美国的213%,是日本的331%。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实在高得离谱。


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


2021年10月,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在苏州大学举行。这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音乐教育展示活动,旨在发挥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这次活动虽然缺少新闻性,却更有示范性。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一般。“音乐教育专业”一向是“有音乐少教育”,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为何在并无“音乐教育”基础的苏州大学举办,路线也并不清晰,美育新气象自然也不清晰。基本功展示的重点依然是较容易把握的音乐和音乐知识,较本质的“教育”和“学生发展”依然少有附着之处。毕竟,音乐和知识都是现成的,展示流程也是现成的,而教育和具有教育性的展示流程都需要精心设计,绝非在流程前加一段《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文字就能焕然一新。“新时代美育”让我们有了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新目标,“双减”则为音乐教育留出了更大的发展学生素养的空间。然而,不得不说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学科尚缺少填充进来的能力。


“新时代音乐美育”


岁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虽是征求意见,不过按照惯例,可以推测其与正式专业目录不会有较大出入。


这个专业目录最鲜明的特点是“传统凸显”。在“艺术”(代码13)领域下,一举增加了“戏曲与曲艺”(1355)与“美术与书法”(1356)两个一级学科。音乐教育在为传统复兴高兴的同时,也不免顾影自叹:作为艺术学科最大就业领域的“艺术教育”依旧无影无踪。再去看看“教育学”领域,体育有“体育学”(0403)和“体育”(0452)两个一级学科,艺术教育依然不见踪影。


要为音乐教育找到自信还要回望年初。教育部2021年“教高函”一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音乐教育”终于从“音乐学(师范)”中脱身,具有了自己的编码“130212T”——虽然只是“二级编外”的编码。然而,“音乐教育”何时方能真正显示学科作用?恐怕多年的重技术知识轻教育涵化的范式并不会很快退场。


每一个人都需要音乐教育,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只有极少数人需要“培养音乐人才的教育”,因为只有极少数人需要成为职业音乐人。整体来说,我们对对音乐美育的理解较为表面,对“新时代音乐美育”的新目标缺少理解,更缺少路径。这种情况并不会因为一份文件就能轻易改观。所以,历史赋予音乐教育的使命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的真实价值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对于道路的曲折性,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会盲目乐观。2021年是《国际歌》诞生150周年,过去的一年让我们更为清醒,“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通过音乐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2021,进退之间的中国音乐教育 | 争鸣]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