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弹琴,我们教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7/14 12:47:19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教授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弹吉他。孩子们都是很可爱的,经常带给我很多欢乐,是的,前提是我没有在给他们上课。儿童音乐教育,已经慢慢开始占据了我音乐教学工作内容的绝大部分,我对此倒是没有异议,孔子说:“有教无类,只要你给我肉就行。”但是,虽然都是教人弹吉他,教授不同年龄层,不同学习目标的人群,实际上你的教授内容是有区别的,一个好的音乐老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问自己,“我究竟在做什么?我做得对吗?”搞清楚自己的真实任务,才能对症下药,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去应对。而不是一招吃遍天下,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方法,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方针,这样很有可能耽误学生前途,也砸了自己招牌。数年的儿童教学工作,也迫使我对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做出了总结和修正,不敢怠慢,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句话概括:


小孩子学音乐,学的不是音乐,是对于内外的认知。


正好前几天我建了自己的粉丝群,有群友问:“老师,我想知道学琴的每个阶段最应该注意什么?”我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来讲讲儿童音乐教育的不同阶段其实都是在围绕哪些问题展开。当然,也可以套用在成人身上,但是还是小孩子更有典型性。


一.自我控制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其实你并没有完全掌控你的身体。虽然我们凭借我们的身体存活于世,我们的四肢,五官都听命于我们的大脑,一起协作完成很多生存必须的任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于身体某一部分的掌控力,是有局限的,是没有办法做到完全随心所欲的。换一种说法:我们在很多时候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肢体动作。比如,你夹筷子,这些动作在学会以后你再作,你不需要思考,但如果我要求你,每次夹筷子的角度都必须是30度角,是不是就觉得没那么好控制了?要去监测,思考,验证了对不对?其实,学琴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必须学会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身体,这是学琴的第一步。


对于孩子来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才是常态。我不认为这些动作是经过“思考”以后作出来的,它们更多是基于人类的本能,是根植在我们的基因里的。或许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要做出这一系列动作,也是需要控制的,但是我觉得和我在这里谈到的,基于主观意愿,由大脑发出信号去完成一系列非本能性的动作所完成的控制是不一样的。


孩子学琴,第一步就是学姿势怎么摆,手指怎么动。这些都是设定了具体指标的动作要求,需要高度的,主观性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任何人来说,其实都是很有益的。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要完成得好,需要自己观察自己,自己修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做到位,这又是极好的挫折教育启蒙,学习控制本身,又是一个自我认知教育的启蒙。让孩子第一次知道,“哦,原来自己首先就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自己和自己也是会打架的。”这既是所谓的对于内在的认知。我认为,越早发现这一点,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越有利。


二.认识客观


任性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家长后天宠溺的结果,有很多人直至成年甚至老年依然还是这样。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一直觉得“我就是宇宙的中心”,“我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一个问题只可能有一种答案。”其实,任性的本质就是对于客观世界认知以及承认的缺失,任性的人很少关心除自己的想法以外的东西。但我们这些被社会毒打过的人都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学会相互体谅和理解是生存的重要法则,一个任性过头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的。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导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这一点,而不是用打骂的方式强行给他灌输呢?很简单 学 音 乐!


随着学琴的深入,当你掌握了坐姿,拨弦动作等基本内容并且进入到弹奏环节时,弹对弹不对就成了主要矛盾。我们会学习音高,节奏等内容,我们会被要求照着谱面——也就是客观记录下来的文本,去演奏。孩子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拿节奏训练举例:我们一般都会用到节拍器,当你打开节拍器,它滴滴哒哒的响,你只能去跟随它,它不会因为你弹错一个音就等你一拍。这个办法训练孩子跟进客观事物极好,我无数次看到小朋友们想跟又跟不上的表情窃喜:“你呀,你好好练练哈,注意听,别光想着弹。”是的,做人也要学会聆听,而不是一味的输出。这既是对于孩子认知外部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让他明白,很多事情是有一个外部标准的,并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很多人弹琴节奏不稳,或者觉得自己控制力不够,你真的让他去对节拍器弹,他又耐不下性子,说明他在演奏的时候,人处于一种主观的自我封闭状态中,没有办法聆听自己实际上演奏出来的音乐,所以也弹不上想办法去控制。


三.思维训练和观察力


我发现,如果不加以训练,大部分孩子的思维能力都发育得很缓慢。有俗语说,男生开窍晚,其实所谓的开窍,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思维能力。很多孩子小时候其实无忧无虑,没有太多问题需要思考,每天渴望的就是好吃好玩的。如果年纪小这无可厚非,但如果随着年龄上去,这个问题依然不改观,会给他的生活,学习带来困扰。十几岁的男生傻乎乎地大有人在,我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同龄的女生早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有了自己爱慕的对象,一群大男孩依然整天嘻嘻哈哈,飞机大炮奥特曼。如果你拿一道数学题拍在他面前,立马就傻眼了。


我在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上课时,经常有类似的“遭遇”,比如谱面上标注的音是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乐谱上有一些记号提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可能第一时间就注意到这些提示,进而推导出这个音的位置所在。我发现,这个推导过程,是一种上好的逻辑训练,想要得出正确的答案,必须想清楚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这种能力绝对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通过大量后天的训练习得的。我经常遇到孩子面对我的提问,出现了“大象屁股推一推动一动”的情况,他们很难自主地完成一条逻辑推导,必须要有人在旁边反复提醒。久而久之,我发现其实他们不思考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居然连看都没看到,谱面上白纸黑字标注了阿拉伯数字,各种符号,他们都选择性无视了,所以,观察力也同样需要在老师反复的叮嘱中去培养。


一般孩子在11岁到14岁这个年龄段,就会一直面临这个问题,我相信如果他不学音乐,那么在学习别的技能时也会是一样的。那么,如果他学的正好是音乐,我们作为他的老师,必须在上课过程中,帮助他培养起这个能力,利用乐谱,帮助他建立起思考能力,打通思维运作机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不问不想混过去,或者等着别人逼问。


四.时间管理与价值判断


曾经有一次,我为某音乐杂志翻译文献,文章介绍的是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生平,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文章的作者显然是一个英国人,而他自然想把本国的作曲家写得伟大一点,于是他做出了这么一个横向比较:当瓦格纳已经在德国名声大噪时,埃尔加却只能在乡下教着那些Reluctant Kids小提琴。当时看到Reluctant这个词,真的是会心一笑,太形象了。作为一个音乐老师,你一定会遇到那种迫于家里的压力,不敢反抗,又实在不想认真练琴的孩子。一般这样的孩子,在学琴的进度上是举步维艰的,你关照他练,他回去就是不练,你课上问他问题,他就像神游一样,脑子完全没在想弹琴的事。


一般在我这里,孩子到了13,4岁以上,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作为他的音乐老师,我发现这种情况下,你是根本没有办法去教他弹琴或者谈什么启发他发现音乐之美的。遇到这种事多了,我最后干脆横下一条心,抱着“最后一课”的决心去和孩子沟通。我会告诉他:“如果你真的不想学了,不妨说出来。如果你不敢和你家里说,你告诉我我去说。”我的信念是,人生苦短,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很重要。所以如果真的觉得弹琴没意思,就应该有勇气提出来。


然而,有意思的是,如果我真的这样说了,几乎没有孩子直接放弃,相反他们会表现得比之前更要认真。我的观察是,我给他们下的“最后通牒”迫使他们开始扪心自问:“这件事我到底要怎么选,我这样做对不对?”——他们开始去判断自己行为的价值了。鉴于我本身是一个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老师,孩子们对于我本人没有什么反感,他们会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放弃,有点过于草率,因为他们或许还不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音乐,但是基于对我的信任,他们会觉得半途而废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在之后的课上,我们会明确既然你还想继续,那么你就必须达到我的要求,你为什么达不到呢?如果不是你主观上抗拒的话,那就是方法论的问题咯?现在的孩子事情多,那么如何提高练琴的效率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于是他不得不去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一直认为,教育的精髓并不在于告诉他要怎么做(当然,这个也很重要),而是在于让他明白:这件事我必须去做。所以,在孩子心中点亮价值判断和时间管理的光,要比教他们如何去做更重要。因为只有你产生了需要,才会去研究如何掌握它,如果你始终认为做不做都无所谓,你花再多的心思去叫他具体的方法,都是白搭。


其实,今年是我从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我真正意义上投入工作的第十年。刚毕业那会儿,我觉得自己很厉害,一肚子墨水,上课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卖弄一些音乐知识,什么这个学派,那个作品,曾经和哪位大佬谈笑风生云云。十年过去了,最近我愈发觉得,我虽然是教人弹吉他,但又好像不是个吉他老师。凭心而论,在古典音乐势危的当下,真正通过学习会喜欢上它的人,绝对是少数,不要说吉他,就算是钢琴也是如此。曾经我收过两个钢琴考到十级的高中女生,我第一次见到她们就问:“你们钢琴都十级了,你们喜欢吗?”她们的回答很统一:“一点也不喜欢。”后来她们一个学了美术,一个学了文学,她们再也没有捡起过早年学习的乐器。我有很多类似的教学经历,因为我发觉似乎我没有办法让我的学生们爱上音乐,这使我有很强的挫败感。但另一方面,学生跟我的关系又都很好,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对我产生反感,即便是曾经最不要练琴的那几个,看到我也是乐呵呵的。慢慢我发现,每次给学生上课,它都只是一段和特定的人一起经历的时光而已,虽然上课的内容还在,但是我看到的却是孩子们因为学习吉他所面临的一个又一个之前人生道路上未曾遇到的挑战,并不仅仅是哪一首曲子没弹好这么简单。我的工作从教他们读五线谱,培养正确的演奏技巧慢慢抽象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判定问题,亦或是“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要不要继续。”我发现,塑造他们远比灌输他们音乐作品更重要。所谓音乐老师,无非也和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一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摆放在音像资料馆里的数据检索计算机。这是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抓到的内在的本质,教会一个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乐器演奏技法是基于本质所自然产生的表象。本不正,一切都是空壳,是不可能弹好琴的。正本了,即便不弹琴,也没关系。


最后的最后,其实我今天码这么多字,真的不是什么有感而发,真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营销套路,是想圈粉,想出大名!因为我最近做了一首“歌”,称不上什么“最伟大的作品”吧,就是觉得好玩,因为最近在学习音乐制作的工具,顺带有感而发就写了,歌的名字叫《音乐课》,放出来给大家听,听完你们都给我转发,不转发的就给我打赏了,就这样了,求求了。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教孩子弹琴,我们教的是什么?]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