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弹VS弹唱:吉他圈里的“鄙视链”真相,谁也别瞧不上谁!

发布时间:2025/10/29 13:13:41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吉他圈里总有个奇怪现象:玩指弹的觉得弹唱“没技术含量”,玩弹唱的吐槽指弹“装高冷”。两种玩法互相看不上,甚至在社交平台吵得不可开交。可吉他真有高低之分吗?今天聊聊这背后的真实原因,也给新手避避坑。

一、指弹党的“优越感”:技术流还是自嗨?


指弹玩家常挂在嘴边的词是“技术含量”。他们觉得弹唱无非是按几个和弦、扫扫弦,连“弹”都算不上,顶多是“伴奏”。而指弹要同时兼顾旋律、节奏、低音,还得用打板、点弦、泛音这些技巧,难度直接拉满。


但现实是,很多指弹党陷入“炫技陷阱”——为了秀技巧强行加花,反而让曲子失去情感。


比如有人翻弹《Like a Star》,把泛音和点弦堆得满满当当,结果听起来像在敲铁板,连原曲的温柔感都没了。


技术是工具,不是目的,光会堆技巧,和弹唱里只会按C和弦的人有啥区别?



二、弹唱党的“反击”:音乐性被低估了?


弹唱党最烦被说“简单”。他们觉得指弹再难,也是一个人自娱自乐;弹唱得同时兼顾弹和唱,节奏一乱就翻车,对协调性的要求更高。


更关键的是,弹唱更贴近“音乐本质”——用歌词传递情绪,用和弦烘托氛围,这才是吉他最原始的功能。


可问题在于,很多弹唱党卡在“和弦转换”上就停了。翻来覆去弹C、G、Am,唱的歌也全是流行口水曲,连原调都唱不上去还要用变调夹。


这种“低水平重复”,确实容易被指弹党看不起。


音乐性需要技术支撑,光会扫弦不练节奏,唱得再投入也像在念经。



三、鄙视链的根源:圈子小,容不下差异


指弹和弹唱的矛盾,本质是吉他圈太小导致的“内卷”。玩指弹的人少,容易形成“小众优越感”;玩弹唱的人多,又觉得“大众才是主流”。双方都急着证明自己的玩法更“正宗”,结果变成了互相贬低。


更现实的原因是,很多人学吉他是为了“装酷”。指弹党觉得弹《天空之城》能吸引女生注意,弹唱党觉得唱《成都》能显得有文艺范儿。


当“炫耀”成了目的,技术就成了攻击别人的武器,而不是提升自己的工具。这种心态,比玩法本身更值得反思。



四、高手都在“跨界”:指弹弹唱本是一家


真正厉害的吉他手,从来不会把自己框死在一种玩法里。比如指弹大神Tommy Emmanuel,他的曲子里经常有复杂的和弦进行,甚至能边弹指弹边哼旋律;弹唱大神Ed Sheeran,他的很多歌用指弹技巧改编后,层次感直接翻倍。


对新手来说,指弹和弹唱其实是互补的。指弹能训练手指灵活性和节奏感,弹唱能培养乐感和协调性。


比如先练弹唱,把和弦转换练熟了,再学指弹的打板技巧;或者先玩指弹,把手指独立性练好了,弹唱时的和弦切换会更轻松。两种玩法都玩透的人,才是真正的吉他高手。



五、别被“鄙视链”绑架:玩吉他,开心最重要


吉他圈的鄙视链,说白了就是场“虚荣心大战”。有人觉得指弹高级,有人觉得弹唱实用,可音乐哪有高低之分?有人喜欢听指弹的细腻,有人喜欢听弹唱的共鸣,这不过是审美差异,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


对大多数玩家来说,吉他只是爱好,不是职业。与其纠结“哪种玩法更厉害”,不如想想“哪种玩法让自己更开心”。


有人弹了十年指弹,最后发现还是弹唱能释放情绪;有人唱了十年歌,突然迷上指弹的技巧感——玩法可以变,但热爱音乐的心不该被偏见束缚。



指弹和弹唱的矛盾,像极了“豆腐脑甜咸之争”——争得再凶,也改变不了豆腐脑本身的味道。吉他圈需要的是包容,不是鄙视。


下次再遇到有人争论“指弹和弹唱哪个厉害”,不妨笑着回一句:“要不你弹指弹我唱和声,咱们合奏一曲?”毕竟,音乐的目的从来不是分出胜负,而是让更多人感受到快乐。












文章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