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历史,有趣的爵士吉他进击之路

发布时间:2025/11/12 13:27:49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爵士吉他的在爵士历史的舞台上,始终不是镁光灯聚焦的所在。在扩大机的技术成熟前,吉他的音量始终无法和其他乐器匹敌。在萨克斯风、小号、钢琴、贝斯与鼓这些不需要靠音响设备即有相当大的音量的乐器面前,吉他始终是相对低调的成员。也因此爵士吉他的发展历史中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吉他手们都扮演着默默耕耘的角色。


一场70年代的硬件技术进化和融合爵士革命,不仅足以让吉他手站到乐团的最前线,更使吉他展现可柔和、可狂暴,可温醇、可清亮的音色多变性。爵士吉他手们,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秉持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咱们来看看爵士吉他的乐器本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时光回到纽奥良爵士、热爵士盛行的年代。这个时期吉他的倩影并不多见。或许是蓝调音乐的盛行,吉他的近亲班卓琴和曼陀铃反而是显学。由于纽奥良爵士和热爵士是在黑人和克里欧族裔中发展,源自非洲弦乐器的班鸠琴和曼陀铃会大量被使用并不让人意外。和吉他相较下,它们的琴身相当小,因此音量也小得多,音域偏高且音色偏亮。但是在这个时期的鼓组尚未完备,鼓手几乎不使用铜钹而不会有过多的高频声响,且多以小鼓来润饰节奏,音量并不至于过大;而贝斯多承袭土巴号在行进乐队中,两拍一下的弹跳式演奏方式,所以班鸠琴和曼陀铃的音量已经足够在这个年代的乐团中生存,也有空间让它们发挥一拍刷一下和弦的伴奏模式。在Louis Armstrong的Hot Five乐团所演奏的《Hotter Than That》,即是班鸠琴在这个时期相当典型的伴奏型态。而偶尔,班鸠琴也会有例如在Hot Five乐团所演奏的《I'm Not Rough》中弹一些对位旋律的编曲,或是《Savoy Blues》中的独奏戏码。



1923年,第一把Archtop爵士吉他,由Gibson公司制造的L-5在爵士的舞台登场了,也迅速地取代音量和音域广度都相当受限的班鸠琴和曼陀铃,成为最夯最时尚的弦乐器。虽非首创,但是这把爵士吉他和其他类型的吉他不同之处在于类似提琴类的乐器设计:从外型来看,F型响孔、琴桥、拉弦板,可不正都是提琴乐器的特征?而从内部观之,空心琴身内部用来支撑面板的音梁平行配置法,也和木吉他常见的X型有所不同。拱形的面板和背板,则是「Archtop」这个名称的由来。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在拾音器还没发明时,让吉他能拥有较大的空心弹奏音量与突出的中频表现而为。Eddie Lang是率先使用L-5爵士吉他的先锋人物之一。他和小提琴手Joe Venuti所弹奏的《Stringing the Blues》可以听出和斑鸠琴类似的伴奏手法,但是落在中低音域的爵士吉他明显地补足了和小提琴搭档上的音域空间。同样是吉他手遇上小提琴手,Django Reinhardt 惊人独奏技巧和 Stéphane Grappelli 鲜有人及的摇摆感,虽然让Lang和Venuti显得平淡许多,但是以这样的乐器组合来演奏热爵士,却足足领先了Django和Grappelli有十年之久。 



匆匆数年后,五光十色的华丽大乐团年代展开。但是 Freddie Green 在 Count Basie 的大乐团中,更进一步将前述的伴奏方式发扬光大,呈现的是低调的华丽。即便吉他的音量难以和完整的乐团声响相比,但是Green有他自己的技巧来克服。他的秘诀是将弦与指板间的距离调的非常高,据称高到可以塞一根指头在其间。弦距的提高会在吉他弦上施以相当大的张力,也因此能更大的能量传到琴身上,制造出更大的音量。虽然弹奏不易,但是Green也因而可以稳定地输出一拍一下的和弦伴奏,提供 Count Basie 的大乐团最坚固的节奏根基。或许也是因为有了这样强壮的「节拍器」,Basie 的鼓手 Jo Jones 不再需要维持大鼓一拍一下的演奏方式,得以改用镲来诠释节奏。受到如此新颖的伴奏方式启发的Bebop时期鼓手则可以用解放后的脚做更多变化。



但是无论如何,在没有插电的情形下,吉他在音量的表现还是取决于吉他尺寸的大小。然而,吉他为了音量再加大下去,大概也只有哥斯拉可以弹了。好险,拾音器在30年代左右的问世解除了这个窘境。这个根据弦的振动产生电流并输出信号的玩意,再搭配上扩大器将信号放大,对音量的提升有非常实质的帮助。而搭配了这个由电学原理来发声的吉他,当然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电吉他了。音量的扩大,使得吉他可以在乐团中尽情的独奏而不怕被「消音」。时势造英雄,而乘着这个电吉他顺风车时势的爵士吉他英雄,名唤 Charlie Christian。


虽然爵士吉他英雄 Charlie Christian 没有身骑白马,但是他有个高科技(对当时来说)的兵器,电吉他ES-150。同样是由制造L-5的Gibson公司所推出,ES-150是第一把量产制造的电吉他,名称是来自于它在当时要价150美金,这个150美金的价格,是含一台与吉他相搭配的EH-150音箱呢!和现在一把Gibson爵士吉他动辄几万的水准相比简直就是佛心来的啊!而这个价位与当年就要275美金的L-5相比,是不是也很便宜啊?


虽然这样的组合所产生的音色就现代的水准来说不算很好,但是音量的增加已足以让

Christian一展其优异的独奏能力。他在 Benny Goodman 乐团中弹奏的《Solo Flight》堪称是爵士吉他即兴的第一个里程碑,也使得Gibson成功地建立爵士吉他制造商龙头的地位,并在日后推出更多受欢迎的型号。


Joe Pass展现超技独奏能力的专辑《Virtuoso》以及 Jim Hall 和钢琴大师 Bill Evans 的吉他钢琴二重奏教科书专辑《Undercurrent》中,采用Gibson ES-175吉他;Wes Montgomery著名的电风琴三重奏专辑《The Wes Montgomery Trio》则是使用 Gibson L-7。因此,Gibson的爵士吉他声响,可以说在爵士吉他的发展史上始终「音魂不散」的存在。即便到了现代吉他制造技术的进步已使得音色细腻度大幅上升,不少较年轻的爵士吉他手如 Peter Bernstein、Russell Malone 等还是偏爱这些经典唱片中,有些破破旧旧、略为粗糙的老声音,而选用老琴或是将音色调整得相对接近。



尽管音量已经提升,插电后的空心爵士吉他仍存在着一个问题。在音箱的音量转大时,空心的吉他的共振能力较强,容易产生回授的效应。实心电吉他的发明虽然大幅改善这个问题,但是却损失了空心吉他原音、温暖的音色。于是,一种介于两者间的半空心电吉他诞生了,既能有效地防止回授的产生,又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原音声响。虽然一开始多为摇滚乐手所采用,不过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爵士吉他好手都倾向在共鸣感和摇滚音色间求取平衡,半空心电吉他因而成为当代爵士吉他的主流。


Adam Rogers在专辑《Apparitions》中的音色圆润而饱满,正是最具代表性的半空心经典型号ES-335的声音。而 John Scofield 所使用的吉他则是仿ES-335设计的 Ibanez AS200,搭配精湛的效果器使用呈现他多变而独树一格的音色。70年代的融合爵士不但是爵士乐融合摇滚乐和世界音乐的滥觞,也是爵士音乐家积极找寻新音色的起源。吉他手们顺应这个潮流崛起,不但终于站到爵士舞台的聚光灯下,也在吉他的使用上不再为传统束缚。融合印度、摇滚与爵士的 Mahavishnu Orchestra 当家吉他手 John McLaughlin 曾使用双颈(一为六弦一为十二弦)的实心电吉他作为武器,在《Bird of Fire》里弹奏重摇滚般的即兴。融合世界音乐的乐团 Oregon 中的吉他手 Ralph Towner 专注在尼龙弦或是钢弦的原音吉他,在《Grazing Dreams》中演绎如室内乐般精致的乐曲。近年迅速窜红的吉他手 Nir Felder 选择在摇滚、蓝调、放克领域较为常见、音色偏清亮的Fender Stratocaster,在专辑《Golden Age》中追溯90年代的经典摇滚声响。



但是在尝试新吉他这方面,大概鲜少有人能如 Pat Metheny 狂热。自70年代中期出道以来,Metheny 数度采用爵士乐少见的吉他。并非哗众取宠,他对这些吉他的特质了若指掌,甚至自己设计调弦法来发挥这些吉他的独特性。除了基本的传统爵士吉他、尼龙弦吉他和木吉他之外,他在专辑《The First Circle》中采用12弦木吉他展现惊人的刷弦功力;在专辑《Tap》中使用具印度西塔琴音色的西塔吉他演奏犹太音乐风味的《Mastema》;在专辑《One Quiet Night》中使用低音吉他营造醇厚的空心音色;在专辑《Unity Band》的《Come and See》中的前奏所使用的,则是他最著名的特制42弦吉他。这把特制吉他有个相当符合这把琴的外型的名字「Picasso」,并以五声音阶的调弦为主,犹如竖琴般的音色清亮而迷人。因此,Metheny不但在当代爵士吉他演奏及作曲的影响力无远弗届,更一直站在吉他音色实验的最前线,开拓爵士吉他无限的可能性。


不过,吉他毕竟只是整个音响系统的一环。拾音器在转变吉他振动产生电子讯号后,还要走一段路才会到扩大机放大发声。在这段电子讯号旅程中,吉他手们当然也不会放过搞怪的机会。音乐中常听到吉他扭曲变形、余音绕梁的声音,正是效果器、合成器等电子玩具替吉他音色画的易容妆。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吉他历史,有趣的爵士吉他进击之路]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