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练吉他,一年后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5/11/12 13:28:47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深夜刷手机,看到有人抱着吉他边弹边唱,手指在琴弦上轻快跳跃,旋律从音箱里流淌出来。你突然想起,学生时代也攒钱买过一把吉他,可惜没坚持下来。现在重新拿起它,一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答案藏在每天的练习里。


第1个月:手指疼到想放弃,但坚持下来了

刚摸吉他的人,最容易卡在“按弦疼”和“和弦按不响”这两关。


左手按弦的手指会起茧,甚至脱皮,右手拨片总扫到其他弦。


有人练了三天就说“我手短,不适合弹吉他”,有人练了一周觉得“太疼了,算了”。


但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每天花20分钟练爬格子(手指在琴颈上按顺序移动练习),哪怕只练10分钟也绝不间断。


一个月后,你会发现手指变灵活了,能按稳C、G、Am这些基础和弦,扫弦时也能控制力度,不再扫错弦。这时候回头看,你会庆幸自己没在第一天就放弃。



第2-3个月:能弹简单曲子,开始享受弹琴的快乐

前一个月打下的基础,会在第二个月显现效果。以前换和弦要低头看手指,现在闭着眼也能按准;以前扫弦总扫错弦,现在能弹出“强弱弱强”的节奏。


这时候可以尝试弹简单的曲子,比如《小星星》《生日快乐》《青春修炼手册》的简化版。


跟着节拍器弹,哪怕弹得断断续续也别急,练多了自然会连贯。



三个月后,你已经能完整弹唱3-5首流行歌,朋友聚会时露一手,大家会夸你“厉害”。


这种“被认可”的感觉,会让你更想继续练下去。



第4-6个月:挑战指弹,手指开始“记住”动作

弹唱练熟了,可以尝试指弹(只用吉他弹旋律,不唱歌)。比如《天空之城》的简单版,或者《童年》的指弹改编。


指弹需要左右手配合:左手要按准琴弦的位置,右手要同时拨不同的弦。刚开始会手忙脚乱,弹出来的旋律断断续续,甚至会按错弦。


但坚持练一个月,手指会慢慢“记住”动作——不用看琴颈也能按准,右手拨弦的力度也能控制得更均匀。


六个月后,你能弹10首左右的指弹曲,甚至能自己改编简单的旋律,比如把《小幸运》的前奏改成指弹版。


这时候你会明白:弹吉他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肌肉记忆”和“乐感”的结合。



第7-9个月:研究乐理,弹琴从“模仿”到“理解”

前半年练的是“技术”,后半年要补“理论”。乐理听起来复杂,其实从最基础的开始学就行:比如音阶(1234567的排列)、和弦构成(C和弦是135三个音)、节奏型(4/4拍、3/4拍的区别)。


知道这些后,你会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歌的和弦听起来舒服,有些却很奇怪;为什么指弹曲里有些音要按特定的位置。可以尝试自己编简单的旋律,或者给喜欢的歌换和弦。



比如把《平凡之路》的C和弦换成Em,听起来会完全不一样。九个月后,你已经能“玩”吉他,而不是“练”吉他了——弹琴不再是“完成任务”,而是“表达自己”。



第10-12个月:找到自己的风格,弹琴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练了一年,技术已经稳定,这时候要思考“我想弹什么样的音乐”。有人喜欢民谣的温柔,有人爱摇滚的激情,有人沉迷指弹的细腻。


找到喜欢的风格后,可以专门练这个领域的曲子。比如喜欢民谣,就多练弹唱,研究怎么把歌唱得更有感情;喜欢指弹,就挑战更复杂的曲子,比如《无题》《流行的云》。


吉他已经融入你的生活:压力大的时候,弹一首喜欢的曲子能放松心情;无聊的时候,随手拨弄琴弦也能打发时间;甚至谈恋爱时,弹一首情歌比送花更让人心动。


一年后的今天,你会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不是因为弹得多厉害,而是因为吉他让你的生活多了另一种可能。



一年很长,但每天只练20分

有人觉得“一年”太遥远,其实拆开来看,每天只需要20分钟。早上起床后练10分钟爬格子,晚上睡前练10分钟指弹,或者跟着视频学一首新歌。一年后,这些“20分钟”会变成365个小时的练习,足够让你从“新手”变成“能弹能唱能改编”的吉他手。所以,现在就去拿吉他吧——一年后的你,会为今天的决定鼓掌。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从现在开始练吉他,一年后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