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练琴,家长应该以何种方式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

发布时间:2019/1/9 16:01:16 来源:吉他培训网 发布:刘巍 阅读:


孩子学琴,家长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孩子对于很多事情都很有兴趣,妈妈也都很支持,鼓励孩子参加了绘画、音乐、舞蹈的试听课,孩子开始觉得都很有意思,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让孩子开拓视野,都给孩子报名了,这可是不小的一笔花费,但是孩子就是三分钟热度,学着学着就没热情了,老师布置的练琴作业也不做,这周末有钢琴课,妈妈也不能休息,早早起来,送孩子去上课,孩子赖床不起,估计今天又得迟到耽误课了。


家长通常会选择惩罚孩子,可是真的会有效吗?惩罚孩子是正确的做法吗?


之前因为不练琴,妈妈就很生气,今天妈妈一大早叫了半天,孩子还是磨磨蹭蹭,最后忍不住发火和孩子抱怨,因为自己都为他周末不能休息,他这样不负责,干脆别学了,孩子也不同意退班,最后妈妈还是无奈地送孩子去学习,替孩子向老师道歉。


这样的惩罚为何无效呢


你觉得要让孩子克服怕困难、懒惰的行为,自己一定要多叮嘱他,可是孩子总结的信息却是:


我学习就是为了父母的期望。本来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妈妈发火,变成了一件沉重的事情。我遇到困难或者不想练琴的时候,妈妈就说干脆别学了,让我也犹豫要不要去学习了,要不不学算了。


让孩子学会承担的做法


提前约定:孩子学钢琴三分钟热度很正常,因为刚开始接触一件事往往是好奇心使然,在孩子兴致勃勃地要学习某个兴趣课程的时候,和孩子做一个小的承诺仪式,告诉孩子为这件事需要做的努力,如果选择了,就要坚持,至少是一段时间。


鼓励代替抱怨: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随着付出时间、金钱等,如果孩子出现畏难情绪,不要通过向孩子抱怨自己的付出让孩子被动地去学习,那样孩子会觉得是为父母而学的,父母是自己学习的监督者;


更好的做法是积极地和孩子一起应对困难,表示父母理解他,并且父母对于这件事也很感兴趣,期待听他的新作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和他是一起的,父母是自己学习的陪伴者。


让孩子承担后果:如果孩子一直很抗拒,可以停下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学琴?当初选择的原因和榜样?自己学琴的理想水平?可以列下来这件事如果坚持下去的益处和难点,如果不继续的好处和损失。这里强调的是不学琴的损失,不是不学琴面临的惩罚。惩罚和损失不同,惩罚是人为加上去的一种后果,损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让孩子分清了这些,才能让孩子做事有自己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一直为得到奖励行动,为害怕惩罚应付。


如果遇到类似上面的问题,我们一直用惩罚孩子的方式,貌似是用了最快的方式的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自己和孩子都不愉快,不仅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最终还没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和承担,孩子可能一直不明白父母想传达的问题的内在逻辑。


另外,除了看到家长会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产生焦虑、担心、生气等各种负面情绪,我还看很多家长在惩罚孩子的事后,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情绪中,责怪自己没有控制好脾气,小题大做,其实家长也是人,不是神,我们号召不惩罚,不等于容忍孩子,压抑自己,其实是想让家长在平和、愉快的状态下和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因为以上原因也发过火,请先不要一味地责怪自己,先让自己放松、平和下来,因为当父母是冷静的,很多智慧、客观的解决方式才能想出来!


要知道,最有效的管教方式,不是用最严厉的惩罚或者事后用物质补偿,而是通过让孩子知道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而对自我的管理和约束。


就像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果我们套用在这些情景,那就是:


只有能够激发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的管教方式。



标签:学琴







文章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