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自我修养——专访天津音乐学院何青老师

发布时间:2019/5/30 13:38:05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 阅读:


今天,是戈亚的吉他世界公号开通一周年的日子。当初,我们所坚持的路似乎有些冒险,今天才知道,“缘”字终难猜透。感谢各位一路陪伴和支持,且行且珍惜。 2018年4月19日,感谢何青老师为戈亚的吉他世界第一篇公众号文章作序。

2019年4月19日,我们也感谢小钟老师提供的对何青老师的专访。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守住专业水准,又能拥有仁厚正义的何青老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何老师对小钟老师说些什么呢?


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2001年在天津音乐学院及附中建立古典吉他专业。


曾作为公派访问学者两次赴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与媒体学院进修,学习琉特琴及相关音乐理论。出版多本吉他读物及教材并常年活跃在国际吉他艺术活动。


近年来,他的学生在国内外吉他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的成绩。


Q&A


其实在我接触所谓古典吉他那个年代大概是在8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分不清什么是古典吉他,什么是民谣吉他,反正就是吉他。


因为那时候大家把它俗称为六弦琴,所以那时候就看邻居的有一些比我年岁大一些20多岁的一些年轻人,一些大哥哥们他们弹吉他,我就觉得挺有意思。那时候倒也谈不上什么时髦,酷,这些都是以后的词了。挺有意思,然后就跟他们在一块,听他们弹。


后来我们天津不是有很著名的李质伟老师吗,他有志伟吉他学校,我就报名去上了吉他班。当时在吉他班上比如像王震老师,张崇明老师他们来都教过我,李质伟老师也给我们上过课。就由此开始接触到吉他,后来进而知道有古典吉他,有弗拉门戈吉他等等,一点点才有所了解。


钟:我有看过老师您的一些资料,你之前是有学过西方音乐史的对吗?是怎么从西方音乐史这个方向转到古典吉他的呢?

 

何:这个时间顺序不是你说的这样,是倒过来,先学了吉他然后读高中读大学。本科我学的是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时候考到音乐学院的西方音乐史专业。但是我这个吉他是在小学毕业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一直在学习在弹。那么到了学音乐史的过程当中,我也一直在弹琴。同时也到中央音乐学院去和陈志老师学习,有这么一个过程。


然后到2001年的时候我们音乐学院(天津)就成立了吉他专业,当然这个吉他里面又包括电吉他和古典吉他。在2001年开始我就在大学和附中同时开始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课程。


钟:老师您有读过西方音乐史,而像我们那样学起来,可能我们的文化课也不是特别好,可能对音乐史的部分不是很注重,特别是一些业余的爱好者。


比如说像是我们弹索尔(Fernando Sor 1778 –1839)的作品,例如月光就是 Op.35 No.22,它的速度大概108左右,其实是很快的。可是又有一些人说我觉得应该要弹慢一点。而索尔的时代是用羊肠弦的,延音很短,碰到这种作品,放到我们现代,我们到底要去怎么演绎?

 

何:你谈到这个作品,索尔这个作品,月光这个名字实际上它又很像,比如说海顿的(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很多交响曲,他的名字未必是作曲家自己加上,是很多人根据音乐的意境加上的。(月光)这个标题被认为很贴切,后来很多人认为的确很好。


索尔当时写这个叫b小调练习曲是在他的练习曲集当中出现的。可能用练习曲的方式去弹,更多练习的是分解和弦和上方的旋律等等。就不一定要展现那种诗意的那种月光的感觉,那么后期如果有人把它赋予了这样一个美妙的名称,充满了意境,我们在演奏的时候自然就会往这样的美学方向去追求。

 

钟:所以其实作品最终要呈现出什么样子,还是要看演奏者追求哪一个美学方面 。

 

何:就是作为一个演奏者所谓的二度创作,就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之上,那么你肯定有一定演绎的成分,这就要根据看你自己的所谓的这种体验知识储备,然后你探寻作曲家的想法。也就是我说的一定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而不是说依靠一种臆想来演奏。


钟:我看到老师这边有很多大师班的海报,而我自己也偶尔会去上一些大师班。大师班的时间一般都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那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应该要去听些什么?或者我们要去着重的去跟这些大师去学些什么呢?

 

何:你指的是上大师班的那个人还是听众?

 

钟:两者都有。

 

何:我觉得上大师班的学生必须要做好极为充分的准备再去上课。因为大师班不等同于一般的日常教学,他是点拨式的。如果你没有准备的很充分,这个课上的是极为浪费时间。既浪费了你的时间也浪费了上课老师的时间,而且讲不出什么来。那么你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你的技术的熟练程度,你对这个音乐作品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和了解,在此基础上你们之间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的这样一个合作。


作为听众来讲像我们这边如果有外国专家来上课的话,底下的这些附中的孩子们听课,作为观众他们必须人手一份乐谱,然后要把这个老师讲的在谱子上记下来。尽管你没弹过这个作品,那你也把它做标记出来,然后就把它存留下来了,未来你如果弹这个作品,这就是一个依据和帮助。


何青老师所举办的大师班


钟:说到这个我就想起了老师新出的书(《古典吉他学习要诀-初级篇》),那本书刚出的时候我就买回来看了。可是我发现其实这本书虽然说是初级篇,可我感觉是对于专业学生而言的初级而不是对于业余学古典吉他的朋友的初级。


何:既然你提到了专业和业余,这两个大家经常提到一个很敏感的这样两个词 。其实专业和业余并不是泾渭分明,我们很难说一定谁就是专业,一定谁就是业余。你只要按照专业的态度去对待,尽管你不在院校当中,尽管你不在职位上,你一样是专业的。


这本教材我在写的时候实际上是极大程度受到了索尔的吉他教程(Méthode pour la Guitare)的影响,在索尔的启发下写的。因为我2014年去德国进修的这一年当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索尔的这部教材翻译成中文,所以我就很认真地读了教材,这本教材和同时期的其他吉他家,卡路里,阿瓜多,朱利亚尼他们写的教材不同在于索尔的文字叙述是相当多的。看起来好像是一本书,而不是一个什么充满了谱例的曲集这样一个东西。


所以我就想作为初级教材,肯定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是需要分析的。比如说如何去练习这些最基本的技巧,还有如何去看待一些音乐的基本规范。所以我想如果写一本初级教材,我要按照索尔的这种思路去分析去描述,然后让大家能够按照这种思路去面对这些实际的演奏而不是一上来首先是弹。


钟:现在网络教学很流行,那么其实网络教学出现的一个原因 , 就是很多地方没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没有适合自己老师,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那么如果是作为一个刚刚开始想要学古典吉他的人,我要去怎么选择一位好的老师或者适合我的老师呢?

 

何:这个问题实际上有点难回答,就像你说的中国太大了,很难做到每个地区都有非常好的非常称职的老师。网络教学我觉得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就是说至少它能够让大家看到正规的或者比较规范的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前提就是说这个网络的教学应该是正规的 ,那么至少想学的人看到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它们会抉择是否要按照这种方式去学习。如果他觉得这个太难了,不行我打退堂鼓了,这个也无所谓。但是如果说真的想学好,那么我想现在的这种资讯,要想找到一位老师应该是不难的。


钟:那老师你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说教学这件事情有一个词叫教学相长,你觉得除了你能带给学生知识外,有时候学生会带给你一些什么惊喜呢?

 

何:惊喜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看到比如说有些学生非常努力的练琴,我不用给他上课,我只是听他练琴,我就知道是否我的教学在他身上产生了作用。一方面是他们解决了教学实际过程当中给他们讲述的这些问题和一些要求,还有一个就是我看我在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努力的这种精神,这个实际上是最让我高兴的。


何青老师与学生演出       


钟:讲到努力,其实我觉得演奏乐器已经有一点像是运动员那样了,天赋是必不可少的,那到底是天赋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

 

何:这是一个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天赋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说真正的那种非常天才的人,还是很少的。大部分的孩子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条件,在一个负责任的有经验的老师,带领下获得长足的进步。


那么其实这个事不难办的,当然我说的不难里面已经包含了很多因素。比如说他自己的努力程度,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合理的沟通等等。那么后天的努力显然更是不可或缺的,像我们学校上附中的这些年龄段从12岁到18岁的孩子,他们考入附中实际上都是具备,一定能力和天赋的。但是如果不是后期这样的努力的学习,那么它到一定阶段,比如说一两年之后,他原先有的那些资源就逐渐的枯竭了,就不好再上去了。

 

钟:伤仲永了。

 

何:比如说12岁,13,4岁到15岁,如果他还没有形成技术突破的话,后期就比较难了。我们刚刚结束我们音乐学院的艺考,今年我们有九个考生,录取名额是三个。在这九个考生当中,确实有一些在我听起来是业余学习的,就是他的演奏一听就是音乐上不规范,技术上没明白,就是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都没有处理好。


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现阶段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需要时间,需要我们社会当中的基层老师,通过未来一些年来普及给大家,如何让学生达到一个能够判断自己是否可以从事这个行业的水平。

 

钟:其实我觉得这个还挺残酷的,我发现就算你考进去音乐学院了,你好像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演奏家。

 

何:演奏家,就更不要去轻易的去谈及这个名号。就是说你能很顺利的把大学的课程完成,然后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已经很好了。当然如果说学校的要求很低那是另当别论。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专业来选择,最终你本科毕业也好或其他什么也好,真正要学到东西,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很重要的。


钟:我回来之后有看到一些人比如说毕业了之后没有成为他们自己心中的那种演奏家而心理崩溃了。

 

何: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但是从乐观的意义和积极意义上来讲,我觉得经过了一番专业性的学习,只要他是认真学习的,不管你进展到什么程度,你至少可以做一名称职的教师。

 

钟:问题就在这里,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定位是要成为演奏家,突然你要让他成为一名老师,他可能也不是不愿意,有一个方面就是说他不知道要怎么去教别人。

 

何:我的个人经历就是在我正式专业性的学习的时候,我已经20多岁。那么学了几年之后,我突然发现我成不了演奏家,也就是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很愉快的就抉择我不去当演奏家,我当一个好教师,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觉得逐步在实现这个想法。而且在教学当中得到乐趣也并不比当演奏家差很多。

 

钟:毕竟就是演奏家可能会有一个光环在那里。

 

何:但是背后受的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钟:说到老师这个部分,我看到何老师您有办师资培训班,我去听了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那么像是我们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话,除了要学会怎么去判断一个学生有没有天赋或者他是否应该走下去。我们还应该就是具备判断我们自己的能力,就是我们的教学合格了吗,然后我们是教的这些是对的吗?像是我们这些比较基层的一些老师或者年轻的教师,我们要怎么去让自己具备有这些可以教学的素质?

 

何:这个素质我觉得首先并不是说自己一定马上弹的很好,而是说你是否愿意在教学当中去真诚地为学生付出,哪怕就是在最初级的阶段。当你发现了一个就像你说的很有天赋的小孩的时候,你如何去特殊的对待他 ?


因为比如说像我们师资班上这些老师都在全国各地从事社会教学 ,有的老师都有几十个上百个学生在机构当中。但是我相信在几十个上百个学生当中,只有极少数的是具备极好的这种音乐能力的。当你发现了这样的孩子的时候,你该怎么去区别于那些娱乐性的学习的孩子。


如果说你等同于那些其他孩子,实际上你对这个孩子就耽误了。所以我们办师资班的意思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帮助大家让大家在一起讨论。最后形成一种正确的意识,就是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我们以什么方式来对待他,让他的基础是扎实的,方向是正的。


钟:那么最近又有一个话题又被重新炒起来,吉他是不是真的是什么三大乐器之一。

 

何:我觉得我从来不不太关注这句话,我也不太愿意说,我从来没说过这句话,我总觉得没必要这么说。吉他就是吉他,它可以表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就够了,不一定非要和谁谁谁并驾齐驱来提高自己的身价,不需要这个。

 

钟:这是一个李晓开老师提的问题,他说他们年轻的时候80年代是一个吉他的热潮,好像最近这十年这几年吉他的热潮又重新回来了。

 

何:80年的热潮跟现在的热潮不同是在于80年代的时候我学琴,我在班里是年龄最小的,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小孩学,学吉他一般都是年轻人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那时候吉他还不被大家了解,甚至大家觉得吉他是个不正经的乐器,所以小孩学琴的非常少。


可是现在小孩成为主体了,可能有四五岁的孩子甚至更小的,那么大部分是在七,八岁十来岁这些孩子去学习,而且这个群体相当大。这是第一个好的现象。


第二个好的现象就是我们有越来越多很有经验很负责的老师在社会当中教学,在我学习的80年代很少,只有几位老师就像我说的李志伟老师,吴子彪老师,陈志老师。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在社会当中教学,这也是个好现象。


第三就是从家长这个层面上,他们对吉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愿意配合老师。


第四,所有的这些外在因素造成了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他也会相对认真的去学习。所以很多外国演奏家来中国他们很羡慕,他们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学习吉他。


这是第一个话题,第二个话题是怎么还有这么多认真学习的孩子。这些都是他们很羡慕的。

 

钟:老师觉得未来十几年古典吉他的发展会是怎么样的呢?


何:这个是个大话题了。发展我觉得如果以目前的社会教学和专业教学这种局面继续推广下去,我相信不断的提高,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走向上来看,我觉得倒不需要现在制定出什么目标和计划。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正确的方向往前走就够了,不要过于要求结果,不要过于看重成绩,而是要扎扎实实做基础性的工作。


何青老师为戈亚的吉他世界第一篇公众号所写序文手上的古典 心中的爵士



标签:何青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教师的自我修养——专访天津音乐学院何青老师]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