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二十岁左右成为技术纯熟的大提琴家?五个要素要具备

发布时间:2020/9/25 13:50:41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如何在二十岁左右成为技术纯熟的大提琴演奏家?这是很多琴童及其家长所关心与期待的问题。据笔者调查,足够的训练量自不必说,但训练并非一味苦练、狠练,要有一些“巧劲”,还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1. 宽松但有指导的家庭氛围


即家长学过演奏,哪怕和孩子并不是一门乐器,或者家长的演奏并未达到精深。“琴二代”的学琴成功率也相对较高——这些家长能给孩子一些专业指导,或者有相对充裕的“圈内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家长更了解乐器学习的规律,例如,在什么样的环节应该使劲督促,什么样的环节应该顺其自然,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对长期目标进行拆解。


如果琴童家长不懂音乐,但是能够有效地与老师交流,在最短时间明白“学琴原来是这么回事”,也能够提升孩子的学琴效率。


2. 学演奏前先学音乐


如果希望孩子在学习演奏的岁月里能走得高效、顺遂,那么,开始学习演奏之前要做大量的音乐基础训练,例如,对音高、节奏的训练,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歌唱、舞蹈等艺术活动的大量接触以及大量听音乐会,等等。


如果孩子还识不清乐谱,唱歌尚且唱不好,却被要求左手拿着并不熟悉的琴,右手握着并不顺手的弓,用这一套“难用至极”的工具演奏乐谱、代替唱歌,注定会浪费大量时间,效率极低。而那些前期接受过充分的音乐基础训练的孩子,在视谱等多个环节能节省大量时间,学习进度自然快得多。


3. 演奏源自表达欲


当说话不足以表达感情时,人们就给语言加上了更多声调,有了音高和节奏变成了歌唱;当歌唱因为人的生理构造(如需要换气而造成断句、难以发出双音、音色不够丰富等)而局限了感情表达时,人们就发明了乐器。


大提琴演奏的根基是描述和表达,想要有好的演奏,必须要有强烈的表达、交流欲望,要喜欢讲故事、谈感受。有些琴童非但缺乏表达的欲望,甚至对当众表达深感恐惧,在平时的训练中很少唱谱,这会对演奏造成障碍。对于表达欲不强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多欣赏音乐,未必要强迫他们学习演奏。


4. 自驱式训练是高效之源


据笔者调查,欧美年轻优秀的演奏家们练琴,并非为了完成“这周练习以下十条练习曲”这样的任务,而是为了能够演奏自己喜欢的曲目,发出自己喜欢的、在头脑中想象出的音色,会主动发掘更多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问题的练习曲。其练琴的驱动力不是“我练完这十条练习曲,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而是“还有没有更多练习曲,能帮我解决这个技术难关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训练思路,显然会有不同的练习效率。


5. 几何式增长的练琴时间


无论中外琴童大概都很难逃过“一万小时定律”。据笔者调查,外国琴童在开始学琴的第一年往往也是每天半小时;一年后,会有部分放弃者,坚持下来的孩子会把练琴时间逐渐增加到一两个小时,年龄越大练琴时间越多。


欧美琴童的练琴时间总数并不少于中国琴童,区别在于不同年龄段的练琴时间比例不同:前者小时候练习量偏少,不到中国孩子的一半;上初中之后,心智和力量发育得更成熟,也能自然地接受每天更长时间的重复练习,进步速度就提升了。很多欧美国家的琴童小时候拉琴平平,可是在高中以后并不比中国那些小学就考完9级的同龄学生差——前者大概用十年时间达到中国勤奋琴童学琴五六年的水平,但最后两者的水平是一样的。



标签:学音乐







文章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