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吉他三月通》逼疯的90后:我们这一代人的

发布时间:2025/10/17 14:14:04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2000年代初,《吉他三月通》是每个学吉他青年的"圣经"。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总摆着这本蓝皮书,琴行老板会拍着胸脯保证:"照这本书练,三个月保你会弹!"于是,无数人抱着"三个月成高手"的梦想翻开第一页,却不知道自己即将经历怎样的"折磨"。


一、被"三个月"绑架的焦虑

书名里的"三月通"像根无形的鞭子。第一天按和弦手指疼得龇牙咧嘴时,会想着"才第一天,忍忍就三个月了";练到第二周发现连《小星星》都弹不利索时,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没音乐细胞。


有个网友在论坛发帖:"今天是我学吉他的第91天,还是会按错C和弦,我是不是该把书烧了?"这条帖子下面,几百条回复全是"同病相怜"。


二、从"按弦"开始的肉体革命

翻开书第一章就是"基本和弦",G和弦需要手指跨三个品格,D和弦要同时按住三根弦。很多人第一天练完,左手拇指磨出红印,食指和中指肿得像胡萝卜。


有个大学生在宿舍练琴,室友投诉:"你按弦的声音比电钻还吵!"他咬牙买了指套,结果被老师骂:"戴指套永远练不出老茧!"


三、节奏训练的"精神分裂"现场

书里用"下上下上"的符号教扫弦,看似简单,实际练起来手脑完全不配合。有人对着镜子练,发现右手扫弦时左手总会不自觉松劲;有人用节拍器,结果被"滴答滴答"声逼得想摔琴。


一个吉他班老师回忆:"有学生边哭边扫弦,说感觉自己像被程序控制的机器人。"


四、乐理知识的"天书时刻"

看到"调式""音程""和弦构成"这些词时,很多人直接懵了。书里用五线谱教认音,但大部分初学者连简谱都看不利索。有个外卖小哥利用送餐间隙看书,结果把客户地址"3号楼2单元"记成了"32和弦",差点送错单。他苦笑着在朋友圈发:"原来学吉他还能治健忘症。"


五、即兴练习的"社死现场"

书里鼓励"即兴创作",但新手弹出来的往往是"噪音合集"。有个人在家庭聚会时想露一手,结果弹得断断续续,亲戚小声问:"这琴是不是坏了?"他后来在日记里写:"那天之后,我的吉他在家躺了三年。"这种挫败感,是每个《吉他三月通》使用者的共同记忆。


六、从"被迫"到"上瘾"的转折


很多人骂着骂着就真香了。有个女生说:"刚开始每天练琴像上刑,但有天突然发现自己能弹《童年》前奏了,那种开心比中彩票还爽。"这种"顿悟时刻"让无数人从"被逼学习"变成"主动上瘾",现在她的书架上,《吉他三月通》已经翻得卷边。


七、教材过时的"集体吐槽"

现在回头看,《吉他三月通》的内容确实有些老套。书里教的很多歌是二十年前的流行曲,现在的年轻人更想弹说唱伴奏或电子音乐。有个音乐博主做视频吐槽:"按这本书练,你只能成为家庭聚会上的'老歌点唱机'。"但评论区却有人反驳:"没有它,我连老歌都不会弹。"


如今,学吉他的方式早已多样化,但《吉他三月通》依然躺在很多人的书架上。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代人"被逼着学习"的尴尬,也记录了我们从焦虑到坚持、从挫败到成长的轨迹。



下次翻开这本旧书时,不妨笑笑当年的自己——那个被"三个月"绑架却依然咬牙坚持的傻瓜,其实已经悄悄变得比想象中更强大。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被《吉他三月通》逼疯的90后:我们这一代人的]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