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中国演奏家吗?| 争鸣

发布时间:2020/8/14 16:26:31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近些年,我除了写乐评文章之外,也渐渐在年末开始整理一年的观演总结,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出。去年演出市场欣欣向荣,好的音乐会实在很多,除了例行的年度十佳音乐会之外,还增添了年度演绎者、年度新人、年度演出团体等评点。反正是自娱自乐的总结,必须一提的音乐家和演出希望列举得全面一些。不想在微博和公众号上发出后,竟有不止一人向我表示,这样特别关注中国演奏家的推荐是可贵的,还有演出方的朋友表示谢意。反倒是我自己有些奇怪了:特别关注中国音乐家?好像不是啊?罗列的时候记得有不少,但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由此想到,眼下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中国演奏家吗?


作曲家陈其钢在接受访问时谈到,目前人们常说“塑造中国的音乐风格”,可如果问你,德奥的音乐风格是什么?你想到的是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音乐。但那真能全面代表德奥风格吗?同时期的德奥音乐创作整体是怎样的面貌?现在人们不知道这些,只是看到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创作受到普遍的接受与推崇,听众由此认识那一国度与时代的风格。陈其钢总结自己的观点为:只要足够杰出的创作者出现,一国之艺术自然发扬,自然被世界所认识,进而获得认同,与其关注广义的风格,不如专注于缔造风格的个人。我想,这虽然是针对音乐创作的观点,在演奏领域也是共通的。我自己深有体会,无论观演之时,还是年终回顾,自己首先想到的都不是演绎者的国籍,而是他究竟演得怎么样?


那么,既然选出很多中国演奏家的音乐会,就意味着至少在我看来,如今中国的演绎者整体水平在提高,在国际上的环比位置也有了更加明显的提升。虽然演奏中的许多成就,也不能以完全的量化分析来衡量,但某些差别还是明显的。譬如,听了陈萨演奏肖邦《夜曲》全集的独奏会之后,我将她选为年度演绎者,因为面对那样的演出,我深感这就是演绎者应该做的事情。肖邦的《夜曲》是最热门的曲目,以全集的形式推出现场却不多见,而这些作品有时也形成了一些套路性的演绎风格。陈萨的演出让我佩服之处,不仅在于她真正弹出新颖的诠释,更能使这样的诠释既不落俗套,又具备高度的说服力。


钢琴家对于分句的独特构思,有时完全颠覆我们对作品的既有观念,譬如她在Op. 55 No.1中弹出如此丰富的表达性,如同会话般生动的句法迷人极了。但我们又不会感到这是演绎者的个性凌驾于作品之上,而仅仅是她为我们开启了杰作的表现潜能。并且陈萨是对肖邦的《夜曲》有通盘的思考,而不仅限于1、2首之中的巧思。这样的演奏,不恰恰是演绎者真正在艺术层面尽职尽责的典范吗?同样,我将贾然的演出认定为年度最佳系列音乐会,也是在聆听安德拉斯·席夫的贝多芬协奏曲准全集之后得出的结论。舒伯特奏鸣曲是著名的音乐修养的难关,贾然的演奏并不像陈萨那样,令听者反思演绎传统,而是体现出一种典型的舒伯特风格。


这倒不是说,她刻意模仿某位前辈,而是就音响的朴素美感、乐句恰当的歌唱风格、结构的洞察力(想想那些长大的乐章),以及独特的音乐个性捕捉而言,贾然的演奏都恰如其分。对演绎经典作品而言,这种恰当是多么宝贵,在如今又显得多么稀缺。听过安天旭的独奏会之后,我将他认定为年度新人。这位钢琴家由于错曲事件而意外蹿红,我们需要关注的却是他实际的演奏。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上的演出已很不错,上海首演独奏会更是精彩非常。如此根基扎实,毫无虚招的对于高超技巧的追求如今已不多见,配合雅致的品位(李斯特《巡礼之年》的选曲),以及放手一搏的激情(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安天旭确实弹出让我铭记于心的演绎。


至于宁峰在一场音乐会上演出巴赫六首小提琴无伴奏所具备的完成度,或是王健在巴赫大提琴无伴奏中所打开的深刻的精神境界,这两方面,我怀疑当代已没有任何一位演奏者能够超越他们。还有不能不提的,就是张昊辰曲目品味绝高的独奏会。不要再将他局限于“新生代”的范畴,那样的演奏证明,张昊辰已是目前技巧表现和音乐观点最具吸引力的钢琴家之一。另一位钢琴家陈默也在澳大利亚环球首发录音之后,又在现场弹出比唱片更精彩的演奏,强劲的指力受到良好品味的引导,音响震动天花板又充满了感官美。


因此如果问我,当下是否需要特别关注中国的演奏家?恐怕我只能说:不需要特别的关注,只需要应有的关注就足够了。正如先前列举的几位,同他们相比,有太多名不副实的演绎者获得了十倍于他们的关注度。无论在国际舞台上,还是在国内的乐迷群体中都是如此。譬如,在安天旭对于李斯特作品句法深入思考的同时,另一位比他稍年长,颇为有名的俄罗斯钢琴家(名字暂且不提),技巧虽有可听之处,却以相当放飞的乐句处理表现同一位作曲家的音乐。以至于看了某些视频,我都怀疑此人在锻炼手指的同时,到底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分句这回事?所以在访谈安天旭的时候,我特别向他提起,自己很能理解俄罗斯听众对他的热情,因为他所表现的,其实很贴近俄罗斯学派真正的传统。至于那些依靠“看脸经济”在国际上狂刷人气,演奏中的音乐性却不及陈萨、贾然几分之一的演奏者,就更不值得多说什么。


如今,由疫情所导致的演出市场对外封闭的状况,确实让我们错过了很多精彩的音乐会。可换个角度来看,国内的乐迷是否也能借此更深入地认识一些杰出的中国演奏家呢?坦白说,原先国内的演出市场虽然火热,可对于很多应该受到关注的本国音乐家,其实谈不上多么友善。同演出方或其他业内人士接触多了一些之后,我越发明白这方面的很多事情。目前,既然国内演出市场的格局不得不做些改变,对于本国演奏家给予应有的关注,是否也成为人们应当留意的事情?因为在这些音乐家进入艺术生命的高峰或开始探索这种高峰的时候,听众对于他们的关注不应该太浅,更不应该太迟。



标签:练琴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中国演奏家吗?| 争鸣]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