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钢琴为什么会处于鄙视链末端?| 争鸣

发布时间:2020/9/10 20:06:27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最近一篇名为《钢琴只能排在最后?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的文章引发琴童以及钢琴教师们的热烈讨论。文章列举了各类课外兴趣班中存在的鄙视链,其中乐器类为“管风琴>竖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萨克斯>架子鼓>钢琴”,钢琴处于鄙视链的末端。很多钢琴老师非常愤慨:我教的明明是高雅音乐,轮得到你来鄙视吗?确实如此,但是如果没有看清这条鄙视链,那么再怎么争辩也是鸡同鸭讲。所以今天我就来尝试梳理一下这条引起公愤的“鄙视链”是什么。


其实,制造和身处鄙视链里的人,分明都是不懂音乐的。在他们看来,你在钢琴上弹抖音神曲还是弹贝多芬奏鸣曲并没有什么区别。哪怕你弹的是《玛丽有只小羔羊》,他们也会很满足。钢琴发出什么声音他们并不在乎,让他们满足的是,家中有这么一件象征着高雅的乐器(家具),格调立即提升好几个档次。红木家具什么的都靠边站了,这件黑漆漆的乐器往客厅一放,再加上巴洛克吊顶、罗马圆柱,立刻让人产生幻觉,似乎找到了点欧洲贵族的感觉呢。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少钢琴厂家多年来造出的钢琴外型的花样不断翻新,但乐器的音质却毫无长进。这不是买椟还珠吗?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是的。但从广大的消费者角度来看,外型可能才是实质。


在我的小时候,如果每到傍晚,某户人家开始传出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会让邻居猜想:昂贵的乐器、不菲的学费、不俗的格调,这家人怕是非富即贵呀。可事到如今,这早已是老黄历了。


首先,中国的钢琴产量已经是全世界第一。无论是流水线生产还是手工打造,钢琴制造商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件乐器无论从价格还是数量上来说,早就不是什么奇货可居了。


其次,中国的琴童数量估计也是全世界第一。曾经是——路过一栋楼,隐约传来琴声,不禁驻足聆听,好像是巴赫,顿时身心舒畅;现在是——一栋楼里七八户,家家在敲琴,比谁弹得响,不是哈农就是车尔尼,我赶紧捂住耳朵,落荒而逃。


再次,钢琴老师也泛滥了,各种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不说,连海外留学回来的也是一茬接着一茬。坊间传闻连音乐学院看门的大爷都可以出来教琴。中国钢琴教育早就产能过剩,琴行与机构只能打价格战,这学费怎么能上得去?


综上三点,通过学钢琴来提高格调的神话已经破灭了。中产并不是笨蛋,他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个事实:学钢琴已经烂大街了。这件乐器并不昂贵(如果不买斯坦威的话),学费堪比尤克里里,发出的声音基本上是13456543(某著名手指练习)。这样看来,钢琴能够高开低走,最后落入鄙视链的末端,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事实如此,不容争辩。


鄙视链无非就是物质攀比的产物。为什么在鄙视链之中拉小提琴的会看不起弹钢琴的?因为小提琴比钢琴贵嘛(无论是学费还是乐器的造价)。这就像住大别墅的看不起住老工房的,开保时捷的看不起开桑塔纳的,处在鄙视链之中的人,无论是鄙视还是被鄙视,他们从根本上分享同一原则:用金钱作为尺度来衡量一切。


然而他们忘记的却是:学乐器的目的,其实是培养在世俗的金钱尺度之外的尺度——美的尺度。如果一个人的眼中没有美的尺度,那么他的眼睛将会被遮蔽,他看不到真实的世界,他无法理解艺术和爱情,他无法企及海德格尔言下的“人的本质”——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其实学琴之路,也正是寻找初心之路。


看清鄙视链以后,钢琴老师的生存方案便很清楚了。


策略一:坚持教钢琴,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美育。我们的信条是:弹什么曲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把它弹好听。学琴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练就十根强壮的手指,不如说是为了练就一对能鉴别美丑的耳朵。像陆老师这样的老师,就仍在冥顽不灵地走这条路。


策略二:声称所有乐器,无论是管风琴还是小提琴,都要以学钢琴为基础。学了钢琴以后,再学这些乐器就容易了。因为受过两行谱(钢琴谱)折磨的人,再去学小提琴(一行谱),看谱就容易多了。而要想玩转三行谱(管风琴谱),得先要通过两行谱的考验才行。


策略三:苦练管风琴,准备转行。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开始还来得及。买不起管风琴可以按揭(此处留管风琴赞助商广告位一个)。



标签:学琴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学钢琴为什么会处于鄙视链末端?| 争鸣]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