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钢琴比赛?

发布时间:2020/6/22 10:08:50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很多业余学习钢琴的孩子都会积极报名参加比赛,这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音乐本身就是为了给人听的,我们学习演奏乐器,也需要有一个表演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通过参加比赛,在对自己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同时,还可以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开拓眼界,激发和促进自己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纵然比赛益处多多,但是如何正确对待比赛还是值得重视的。如果简单地将音乐的比赛等同于体育比赛,那就大错特错了。


音乐本身丝毫没有竞争因素,只是在自身发展中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优胜劣汰。尽管我见过不少国际大师著文抨击日前多如牛毛的钢琴比赛,指责比赛的种种病垢,却也无一人能想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既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又能促进钢琴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以替代比赛。


我自己没有作为选手参加比赛的经历,因为在我适合比赛的年龄段正是中国拒绝这类活动的时期,固然也就没有什么心得与大家分享。但作为评委参加的比赛就不计其数了,对比赛还是有很多看法和认识可以谈谈。


第一,任何比赛没有绝对的艺术水平标准,只是相对的排座论次,是否获胜也几乎全靠机遇。比如说你弹得棒极了,夺冠的呼声最高,可突然冒出了一匹超过你的“黑马”,你就只能屈居第二了吧?我曾经瞎想:假如1958年的第一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范·克莱本突然因病退出,这个巨大桂冠可就是咱们中国的刘诗昆啦!反过来说,假如你弹得并不理想,可你的竞争对手却一个比一个差,那你就能幸运地“捞”个第一名。


正如中国的一句俗语:矬子里面拔将军。有时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得分最高的选手不能令评委会满意,经过集体讨论表决后,决定第一奖空缺,以显示比赛的标准不能降低。尽管如此,也无法证明绝对标准的存在。看看国际上各种比赛或者各届比赛的冠军之间所表现出的巨大差距,不是也很能说明问题吗?世界一流比赛尚且如此,国内的比赛或业余比赛就更甭提了。总而言之,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二,任何比赛没有绝对的公平,其中各个评委的鉴别水平与艺术品位不可能相同,每个人的好恶与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可能一致,甚至还会带有某些人为的偏见。由于不可能有如田径比赛那样具体的测试数字,评委只能依靠自己主观的印象打分,导致不确定的因素非常多。


我几乎每年都要担任多次比赛的评委,按规则评委之间从不交流看法,完全根据自己的判断打分,再由工作人员将各评委的打分集中后(多数规则还要去掉最高和最低分)计算出平均分以决定名次。可是有一次竟出现了一个我们所有评委都想不通的现象:一位所有评委都不认为该得第一名的选手竟得了第一名!这样的结果连评委们都不同意,其他人能满意吗?能说公平吗?当然,名次结果是不能更改的,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经过我冥思苦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A评委给了A选手最高分结果被去掉了(那次规定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B评委给了B选手最高分被去掉了……使得没有任何评委给最高分的N选手反而获得了最高分。尽管这种偶然情况并不多见,却也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全世界的比赛组织者和评委专家们想尽办法力求公平,发明了多种评选办法,可也总是各有利弊,无法做到科学合理、十全十美。


认识到了比赛一无绝对水平,二无绝对公平,我们的心态会不会变得平和些呢?既然比赛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如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用什么心态正确对待比赛,使之促进我们的学业进步就格外重要。


如果得了第一名自可弹冠相庆,却不可昏头。依我看,第一要感谢的是老天,给了你一个好运气;第二要庆幸自己(或老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比赛与合适的参赛作品;第三就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准备再接再厉迎接更高层次的挑战。


如果没有取胜(大多数情况),心情总不会太好,却大可不必因名次而纠结、失落。因为你的实际收获可能还更多、更有价值。首先要总结原因,找到自身不足之处(肯定有很多问题是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而在比赛中暴露出来了),也可以对自己的实力做出更冷静而客观的评价;第二要避免和克服沮丧情绪,主动探究优胜者的长处,取长补短,再接再厉;第三将整个参赛过程看成是一次珍贵的艺术实践,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和一步难忘的人生经历。


每年的钢琴比赛成百上千,正确、客观地对待比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凡事重在参与,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和正能量,才是最为重要的。



标签:学音乐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如何正确对待钢琴比赛?]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